上海科技馆举办科学新年大会共探科创教育新未来

东方网记者曹磊1月1日报道:昨晚,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科学氛围浓厚,上海科技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科学新年大会暨腾讯科技之夜在此盛大举行,迎接2025年的到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丁洪,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陶璐娜,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等科技界、教育界和体育界大咖齐聚一堂。
活动以独特的蓝毯仪式拉开序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领域的杰出代表在动物标本的环绕下走上蓝毯,分享他们对科创教育的独到见解。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回忆道,他小时候通过阅读大量科普读物,逐渐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走上了科研道路。他强调,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至关重要。
银发科普达人吴於人,网名“不刷题的吴姥姥”,也表达了她对科普教育的热情。她鼓励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多动脑筋,不要只局限于刷题,而是要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和研究。
在讲座环节,丁洪院士带来了题为《铁马冰河入梦来: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的精彩演讲,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量子计算机的技术路径和前景。冬奥会冠军杨扬则介绍了当今体育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新科技的应用,让观众了解了新技术对体育运动的深远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科普作家邢立达则带领观众一起追踪恐龙,展示了古生物学家重现过去的能力。
活动中,上海科技馆还推出了线上科创教育品牌项目《来,做实验》,引发了很多青少年的关注。现场,丁洪院士、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以及“不刷题的吴姥姥”等组成的“科普天团”为观众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趣味实验。同时,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的“科普新秀”也在科普集市中带来了互动演示实验,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以介孔材料为主题的科普微电影《造孔的我们》首发式。赵东元院士作为微电影的首席科学指导和特别出演嘉宾,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科技馆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一平米博物馆开放计划”也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该计划旨在打破博物馆的“有限”围墙,让更多优质资源“走出去”,实现科学文化的共享。这一创新举措将让科普知识和珍贵藏品进入乡村、社区、医院、学校和企业,惠及更多公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拨浪鼓“摇”出20
全球每5根加工鸭毛,就有1根来自桥圩镇!贵港市桥圩镇是广西四大古圩镇之一,但真正让人记住这个古镇的,不是它的圩市,而是它...[详情]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拨浪鼓“摇”出
- 云南弥玉高速公路两路段建成贯通
- 青春启程!奇瑞A8L专为年轻人打造,限时优惠9
- 现代化海洋牧场加持,广东争办“蚝”门盛宴
- 全新风格埃安UT鹦鹉龙将于1月6日开启预售
- 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生成式人工智能
- 中电环保签订6050.85万核电水处理项目合同
- 在博物馆跨年,看高品质大展
-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
- 《破·地狱》内地上映引热议,英皇杨受成引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