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背后有数据“密码”代表建议打造促消费的“上海方案”
“消费券的发放并非天女散花式地投放,而是一个数据赋能、数据驱动的精细化方案。”1月15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银联董事长董俊峰告诉东方网,银联通过对消费券发放后的消费效果、消费规律进行分析,开展了消费券模型优化等工作。
在浦东代表团审议现场,董俊峰分享了数据里的五大上海消费热点。
第一,2024年外国来沪人员规模翻倍增长,消费金额同比提升八成,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是主要客源地。
第二,年轻人、老年人消费显著增长。2024年,年轻客群消费金额同比提升超一成,主要集中在餐饮、百货。老年客群餐饮消费同比增长两成,“第一食品、杏花楼等老字号品牌排名靠前。”
第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较好的拉动效果,引发消费热潮。2024年9月至12月,“国补”方面累计带动消费金额57亿元;“市补”方面累计带动56亿元。
第四,“乐·上海”消费券、“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有效发挥了聚人气、促消费、稳增长效应。其中,“乐品上海”“乐游上海”累计带动消费金额超16亿元。
第五,商旅文体展联动效应显现,文旅、赛事活动形成较好的消费辐射效应。以“古埃及文明展”为例,抽样显示上海博物馆周边1公里的购物消费金额环比提升11%。
发放消费券并非简单地“撒钱”,机制设计至关重要。“要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提质增效,真正起到拉动消费、惠企利民的效果。”董俊峰举例说,根据数据分析,上海餐饮消费券的杠杆效应为1:3左右,即发放1元的消费券,可以“撬动”3元的居民消费,“文旅和百货则更高,达到1:5左右。”
炎热的夏季往往是一年之中线下消费的淡季。数据显示,2024年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因旺季时消费者本来就要消费,而淡季发放消费券可以很好的刺激消费。”
基于工作实践,董俊峰建议打造促消费的“上海方案”,即在坚持市场化促消费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完善运营管理、实现消费券质效及时评估,“去年很多消费者表示抢不到券,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增加对消费券的‘珍惜感’,今年申领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
此外,他认为还可以探索建立上海市促消费数据全视图和消费模型的“上海数据”,加强消费数据汇聚和挖掘,构建公用底座,并通过大数据、AI等手段构建新质生产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
不要低估孩子们为玩游戏的“努力”,未成年人绕开防沉
不久前,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她9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竟花了2000多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租号”...[详情]
- 不要低估孩子们为玩游戏的“努力”,未成年人绕开
- 我国5G用户数突破10亿户,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
- 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中国造船业缘何能领跑全球?
- 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生成式人工智能
-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024年上
- 共绘艺术新境,邀您见证宝骏品牌美学进阶
- 在“九门四阁”间感受筑城文化魅力——2025年
- 二代哈弗H9:冰雪疆场的无畏悍将
- 极寒淬炼品质验证问界诠释“新豪华”品牌温度
- 文汇两会特刊让文化之根深扎于近2500万市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