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当前,非遗文旅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各地积极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开发文旅融合产品,非遗消费持续增长。多地适时推出非遗旅游线路,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文旅成绩喜人。全国已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余名。浙江省积极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云南则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非遗资源,打造了“非遗小镇”等特色项目,通过“非遗+旅游”模式,202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万亿元。
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非遗文旅融合列为重点任务;2022年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非遗发展的路径。这为非遗文旅提供了机制保障,推动了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相关政策引导下,非遗文旅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当然,我国非遗文旅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非遗资源的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传承人培养机制不完善。又如,非遗文旅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对此,应从产业政策、企业和消费者层面协同发力,挖掘出更多亮点。
在政策层面,制定非遗文旅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非遗旅游带,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非遗工坊、非遗主题景区等项目建设,改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数字化登记,保障传承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创新,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与知名品牌联名合作,推出非遗元素时尚单品,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非遗文旅产品市场认知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IP,形成独特文化标识。加强非遗企业与科技、时尚、影视等行业跨界合作,拓展产业链,扩大非遗文旅的传播范围。
在消费者层面,重视相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优化消费者体验。倡导理性消费,引导消费者关注非遗的文化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非遗文旅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
-
开工买皮卡补贴又双叒叕加码江西五十铃阔气宠粉至高综
随着国家一系列稳经济、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活力与潜力。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详情]
- 开工买皮卡补贴又双叒叕加码江西五十铃阔气宠粉至
- 改名、换帅!连亏五年的北汽紧急自救
- 徐文伟加入复旦大学任教授,曾在华为担任过多个重
- “智行时代的美学觉醒”魏牌全新高山用东方自然美
- 顺为、渶策、明势重仓押注数亿元:LiblibA
- 电子竞技崛起,2026年亚运会官宣11款电竞项
- 国产载人飞艇科研首飞成功,低空经济迎来绿色新突
- 节后错峰游兴起,春日经济与文旅市场共繁荣
- 国产载人飞艇技术革新,AS700D全电动力版科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